192023.06
失眠與自律神經失調

促進睡眠的神經散佈在自律神經附近,它們對睡眠週期的控制會引起自律神經系統的深刻變化,睡眠期間副交感神經會加強作用,交感神經活性下降,使呼吸心跳減慢、血壓降低以及肌肉放鬆,如此身體才能好好休息;衰老、自由基過多、缺氧、慢性發炎等狀況,都會使自律神經失去平衡,兩者的活性失去該有的平衡時,例如該睡覺的時間交感神經還是太興奮,就會影響到睡眠,像是半夜常常醒來、入睡困難、白天坐在沙發上打瞌睡,躺到床上又睡不著。
隨著年紀增長與自由基的累積,部分年長者的副交感神經活動減少且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導致自律神經失調,伴隨而來的就是失眠、血壓升高與血液循環的問題;副交感神經也負責調控發炎反應,活性不足時很難抑制慢性發炎,發炎反應與失眠都會使自由基產生太多影響到自律神經的平衡,這是一種惡性循環。
自由基過多造成的氧化壓力是自律神經失調與失眠的原因之一,由此可知除了消除心理上可能造成失眠的因素以及調整生活習慣之外,我們可以從抗氧化與抗發炎開始解決問題,飲食攝取或是補充抗氧化物都能降低發炎反應,幫助自律神經恢復平衡,進而緩解失眠的問題。